孫云曉談中學是養(yǎng)成自我管理習慣的關鍵
發(fā)布者:網上發(fā)布
我沒有見過吳牧天同學,也沒有見過他的父母,但我特別關注吳牧天的自我管理,并且在無數次教育講演中提到這個案例。原因很簡單,這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成功案例,他用成長的實踐破解了許多教育難題,例如青春期叛逆與自制力、中學生習慣養(yǎng)成、父親的教育等等。
國內外一般都把10歲至20歲認定為青春期,并且稱為驚濤駭浪的人生階段。誰的青春不浪漫?誰的青春不叛逆?所以,青春期自然成為教育的困難期。吳牧天也不例外,生活在炎熱的長沙,夏天里居然五天不洗澡,暑假就要結束卻有大量作業(yè)沒有完成。雖說這或許只是恣意妄為,也足以讓父母頭疼。因此,培養(yǎng)自我管理能力就成為當務之急。
當然,青春期也孕育著巨大的能量。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,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。吳牧天的驚人變化就是逐步學會自我管理。15歲的某天晚上,吳牧天意外遭遇綁架,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威脅。吳牧天自然也極為恐慌,但在關鍵時刻,自我管理的能力救了他,即面對危機要冷靜。他在黑暗里佯作順從跟綁匪走,當發(fā)現(xiàn)一家飯店正在營業(yè)中,猛然闖了進去,故意與端菜的服務員迎頭相撞,故意把桌子上洗干凈的一摞碗推到地下,被幾個服務員扭住去見老板。這就是自我管理的智慧,因為他估計突然呼救飯店不明情況未必救他,而造成損失后飯店不能不管他,這樣綁匪無計可施他就安全了。機智脫險的經歷讓吳牧天對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深信不疑,也給無數青少年及其父母最具震撼力的深刻啟示。
不久前,在某直轄市某中學講課的時候,主辦方懇請我不要講習慣培養(yǎng)的內容,說習慣培養(yǎng)主要是對幼兒和小學生的教育方法,對中學生不起什么作用了。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,我曾經堅持10年主持教育部的全國教育科學規(guī)劃課題,即關于少年兒童行為習慣的研究,參與的學校絕大部分也是小學。所以,習慣培養(yǎng)不適合中學階段似乎成為一種共識。然而,吳牧天的成功實踐證明,中學階段不僅也是習慣養(yǎng)成的黃金時期,甚至是更為重要更為關鍵的時期。
請看吳牧天自己的一段文字:
在我17歲生日那天,爸爸說送金山送銀山不如送個好習慣,讓我開始寫作自我管理日記。1 年多時間后,我從美國學習高三、并考上重點大學回來,爸爸要我把所有的日記放到一個文檔里。
以前爸爸只是每天閱讀我的日記,這次他一檢查字數,嚇了一大跳。一年時間我竟然寫了30多萬字的自我管理日記!
對我向來嚴格的爸爸,這次不僅流露出敬佩,也多少有些后怕,不由得說:
這已經是寫作3本書的素材啊。如果早知道你會寫這么多字,說不定我根本不敢讓你這樣做這是高考[微博]的一年,要花寫3 本書的時間寫日記,難道不是太影響學習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