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資格考試經(jīng)驗交流:我教學生向“錢”看
發(fā)布者:網(wǎng)上發(fā)布
一天,我在校門口的文化用品商店里,碰到一名學生在買東西,售貨員找給他兩角錢,這孩子夠大方,連說“不要了”,可售貨員是位老人,硬把兩角硬幣塞在了孩子手里。我眼看著這孩子走到外面,一揮手把兩角硬幣扔在了路邊,我剛想喊住他,他卻頭也不回地跑遠了。我想,現(xiàn)在的生活條件確實好了,連小學生都“視金錢如糞土”了。可這學生的行為,這種對金錢的態(tài)度,使我無論如何也樂觀不起來。孩子漠視金錢就是在漠視父母的汗水,漠視金錢就有可能助長其揮霍之風,許多孩子成長上的障礙不是缺錢,而是錢多!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,我在工作中開始注重指導學生向“錢”看。
一、指導學生“認識”錢。
現(xiàn)在的小學生沒有不認識錢的,但他們認識的只是面值,知道錢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至于錢是誰掙來的,怎么掙的,很少有人去思考。這也是導致他們漠視金錢的主要原因。為此,我組織學生去觀察父母是怎樣賺錢的,付出了多少艱辛。班會上,我與學生一起談觀察父母賺錢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。因為我們都生活在農(nóng)村,學生觀察父母勞動的過程是不難的。平日里,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;為了搞點副業(yè)不辭勞苦地翻山越嶺……這一切以往被學生所忽略的掙錢過程,如今都被學生看在眼里,記在心中。小娜談到她媽媽忍著病痛、頂著烈日到田里鋤草的情景時,眼圈濕潤了。
從學生的話語中,我聽到了收獲,聽到了他們對掙錢過程之辛苦的感言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學生在一次次這樣的活動中,變得懂事了,他們感受到了錢的分量,認識到了錢的來之不易,懂得珍惜了,有節(jié)儉意識了。
二、引導學生會花錢。
現(xiàn)在的小學生幾乎每天都花錢,花了多少,應找回多少,都會算得明明白白。表面看來他們是會花錢了,實則不然。 所謂的“會花錢”,應當是把錢花在“刀刃”上,買實用之物。而小學生們花錢往往是只憑興趣。比如看到一種新穎的劣質(zhì)玩具,一種外表美觀、而質(zhì)量根本不過關(guān)的小食品、小飲料之類的東西,他們經(jīng)常會爭著購買。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,更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劣質(zhì)用品、食品的危害,我在班中開展了“誰會花錢”的系列活動。活動中,我組織學生討論日常消費中的種種誤區(qū),使學生明白哪些錢是應該花的,哪些錢是不應該花的。同時,我組織學生互相監(jiān)督,發(fā)動集體的力量,來約束學生亂花錢的行為,并及時評比總結(jié)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,許多學生都明白,節(jié)約用錢的最好辦法不是不花錢,而是會花錢?;ㄥX時不假思索的學生少了,花錢的態(tài)度也慎重了,珍惜金錢已變成他們的自覺行為,成為他們的一種觀念。
三、鼓勵學生攢小錢。
隨著近幾年物價的不斷上漲,以角為單位的“小錢”越來越被人們漠視,連幾歲的小孩也認為“小錢”解決不了什么問題而棄之了。為了使學生把“小錢”重視起來,我組織學生開展了“小儲蓄”的活動,號召學生把平日里節(jié)省下來的零錢和家里被冷落在抽屜里的“小錢”積攢起來,并定期拿到學校來展示、評比。經(jīng)過這樣的活動,學生終于把目光投向了“小錢”,對“小錢”的態(tài)度發(fā)生了明顯的轉(zhuǎn)變,亂扔“小錢”的現(xiàn)象不見了。許多家長反映,家里的硬幣被孩子收拾得干干凈凈,以前硬幣在孩子的眼皮底下他們連看都不看。
在接近學期末的時候,學生把自己的儲蓄罐都拿到學校來評比,看到他們愛惜的樣子,我感到很欣慰。數(shù)一數(shù),那數(shù)目也令學生們感到吃驚,一罐罐閃閃發(fā)光的硬幣,少則十幾元,多則上百元。面對這些“小錢”,我要求學生談感想、說意見,他們感到:一枚小小的硬幣雖然解決不了什么問題,但將他們積攢起來,日子久了,就是不小的數(shù)目。他們不再認為“小錢”沒用了。有的學生還提出了許多掙小錢的建議,如賣廢品、采野菜等。他們居然想到自己去掙“小錢”了,這項活動的收效遠遠超出了我所預設(shè)的目標。
金錢在人們的生活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,金錢觀念的缺失和偏離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成長,作為教師,我們應該教學生向“錢”看,這絕不是在引導學生拜金,而是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