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銜接隨談(三)
發(fā)布者:網(wǎng)上發(fā)布
孩子進入小學,開始正式的學習旅程,也標志著孩子真正逐步地進入獨立自主的生活。孩子一定會面臨很多的挑戰(zhàn)和困難,父母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陪伴,但最終應(yīng)對這些內(nèi)容的始終是孩子們自己。來自內(nèi)心的動力和驅(qū)動力,與外界的壓力,對孩子形成的長遠影響相差甚遠,如何幫助孩子“自主”安排自己的事物,是未來小學生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主題。
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,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劃清家庭內(nèi)部的界限。具體來說,劃清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責任和權(quán)利。這是誰的事兒?需要誰來努力?誰來思考選擇?誰來做決定?孩子能夠獨立做出決定的事物有哪些,父母需要獨立決定的有哪些,大家需要商量,共同決定的事物有哪些,都是界限的核心內(nèi)容。對小齡孩子來說,真正的自主思考和決斷能力都來自生活里的小事情。
舉個*簡單的例子,關(guān)于吃飯。成年人有責任思考什么樣的食物安排*有利于孩子的發(fā)育和成長,可以決定做什么食物,什么時候做。孩子有權(quán)利決定吃多少,什么時候停止。這是*基本的界限。但事實上,很多家庭在這件事情上做法剛好相反。成年人追著孩子問,“寶貝兒,你想吃什么?雞翅?排骨?”以這種方式討好孩子,將自己的決斷交在孩子手里。等到真的吃飯,又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多吃,“這么一點兒,怎么可能飽?再吃一點兒!”忽視孩子的感覺,否認他們的判斷。孩子連對自己身體的感知都被剝奪,自主無從談起。
再比如說,孩子希望邀請小朋友來家里玩耍,什么時間邀請,能做些什么,因為涉及家庭成員,應(yīng)該大家一起商量。爸爸媽媽可以提供合適的選擇,讓孩子做出最后的決定。不打擾家人,又給與孩子思考的機會。這是智慧的方式。單一順從孩子,或者家長全盤決定,都不利于界限的清晰劃分。
每個人能夠理解自己需要負責的事務(wù),明白要承擔的責任,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。對于孩子來說,擁有平行的選擇權(quán)非常重要。這一點如何理解呢?就是當一件事情出現(xiàn)的時候,孩子有機會面臨不同的選擇,并且知道每一種選擇都是安全的,都是可以嘗試的。家長可以有所引導,但不能心中只設(shè)定**的選擇,當孩子沒有符合他們的期待時,爸爸媽媽要有平靜的心態(tài)去面對和接納。
小家伙回到家,事情做完,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,這個時候,做些什么呢?可以畫畫,可以讀書,甚至可以發(fā)呆。這是屬于孩子的獨立時光,他們擁有決定的權(quán)利。父母可以給出建議和引導,心中有所傾向是非常自然的,但不能夠假設(shè)只有一種決定是合理的,有益的。如果做不到,實則依然是變相的控制和,是對孩子自主能力的傷害。
界限劃清,接納不同的選擇,這是孩子自主的開端。怎樣更智慧地安排事物,享受中間的樂趣,則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努力。